和平

和平的五個元素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香港協會於2012年的「和平計劃」中提出,包括心靈和平、文化共融、社會和平、生態和平和管治和平。我們的願景是促進和平的五個元素,而實現和平是全世界的最終目標。

心靈和平

和平和個人心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不同方法建構和平:在我們的的內心培養善意的思想,以善意的言行和他人互動。

教育亦包括培養我們的價值和品格,從而促進我們及他人的福祉。我們必先了解自己、我們的目的和對和平的願景。其次,我們必須採取行動,改變社會。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在自身和他人身上建構和平,而知識能推動我們全心全力建立和平。

學習成為和平締造者

  •       了解自身:我們的價值和品格
  •       建立對和平的願景
  •       認清自己在維繫世界和平上的責任和義務
  •       以身作則,影響他人成為和平締造者
  •       承諾參與集體和平行動

文化共融

和平不分文化,亦可從不同文化中實現。透過了解彼此異同,求同存異,多元化的文化和角度可以增進我們生活內涵。文化本為我們所分享的價值,所以和平亦可成為團結我們的文化。

文化為社會上不同群體內共同分享的意義、價值、態度、看法及信念。文化並非我們與生俱來,而是透過社會一直教化所得。我們不單被生活環境影響,同時亦受身邊文化所改變。若要成為一個文化的代表,我們可以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在當今全球化的世界,我們必須培養對文化差異的了解、包容及尊重,並擁抱此等差異。我們必先了解我們自己的文化及社會,並持開放的態度接收其他文化。

社會和平

社會和社區

作為社會一份子,時刻謹記自己擔任的角色及肩負的責任。我們須擔任自己的公民角色,並履行社群中所釐定的社會責任。

我們亦須知道任何人透過合作,都可作出更大的貢獻。

為促進一個更和諧的社會,在履行我們的責任時,我們必須展示正直及良好的品格,同時亦要關心他人的需要。我們必須同心協力,才可邁進一個更仁愛、更公義的社會。我們可以克服困難,並在面臨現存及將來的環境、生態及經濟挑戰攜手合力進步,共創美好明天。

合作就是成功的關鍵!

生態和平

保護生態和平。這可以由更謹慎的作出每個日常決定開始,我們亦可減省能源、水資源、物料及糧食消耗,以減少浪費。每日作出小改變。

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嚴重影響所有人的生活。然而,若我們有能力在這星球上建設發展,我們亦可用這能力避免此等問題。運用正確思考方法及智慧,我們透過可持續發展找出解決方法。

管治和平

向全世界推廣和平

我們必須堅持和平的原則和信念,相信只有同心協力才能達致和平。

要締造和平,便須和諧共處,團結一致。

思維國際化,行動本土化——以促進世界和平。

儘管我們大部分人均未經戰火,我們必須時刻警醒,消滅世間暴力及戰爭必先有管治和平。

若要為全世界達致和平,我們不可容忍不公義及侵犯人權的行為。我們必須提倡及爭取獲得教育、糧食和水資源、健康保障和性別平等的權利。

和平中心推廣和平的活動及計劃

教育的未來論壇


了解更多

第八屆文化和平大使文化慶典


深入了解

非遺大本營


了解更多

和平學校


計劃詳情

實習計劃


加入我們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Facebook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Twitter
Share on linkedin
Share on Linkdin
Share on email
Email